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年)开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
1、主要作家:老舍、田汉、赵树理、杜鹏程、曲波、柳青等。主要作品:《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红旗谱》、《青春之歌》、《上海的早晨》、《创业史》、《红岩》等。特点:这一阶段的作品题材大约有三个:歌颂、回忆、斗争 。
2、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讲究艺术构思;注重创造诗的意境;讲究艺术结构。秦牧散文的艺术特色:富有情趣性与幽默感;语言流利酣畅、凝练生动,采用“林中散步”和“灯下谈心”的行文作风,流露出直接面对读者的亲切感和语言氛围。
3、十七年文学是指中国大陆作家韩寒在2000年至2017年期间的文学创作。这段时间内,韩寒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敏锐的触角,创作了一系列备受争议和广泛讨论的作品。韩寒以《三重门》、《三重门2》以及《一座城池》等作品为代表,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和反思以小说的形式呈现出来。
4、《创业史》是中国十七年文学中农村题材的代表作,被誉为“经典性的史诗之作”,具有思想的“深刻性”和矛盾冲突的“尖锐性”。《铜墙铁壁》《铜墙铁壁》是一部由柳青所著的长篇革命小说,1976年由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长篇小说描写的是解放战争中陕北人民保粮支前英勇斗争的故事。
5、《茫茫的草原》《新儿女英雄传》《苦菜花》《大波》《战斗的青春》《苦斗》《平原枪声》《逐鹿中原》《艳阳天》《风云初记》《陶渊明写挽歌》《改选》等。还涌现出如赵树理、杜鹏程、曲波、柳青、周立波、周而复、魏巍、姚雪垠、刘绍棠等优秀作家,在十七年中老舍、田汉等老作家也奉献了不少好的作品。
1、也就是说,只有当改革进行到一定程度,经济实力与文化程度达到某个高度时,现代性的问题才有机会被探讨,“城市”的概念也开始复苏。当然,由于经济文化的差异,中国的现代性思考远远达不到西方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深度,加之十七年文学与十年文革的排斥,这种思考更显得稚拙。
2、当然,由于经济文化的差异,中国的现代性思考远远达不到西方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深度,加之十七年文学与十年文革的排斥,这种思考更显得稚拙。因此便不难理解十七年文学中工业题材与城市题材的浅薄与缺乏生命力,正是由于现代观念的缺乏所致,而同时,这种观念却又是在政治操纵下人为祓除的。
3、关于文学现代性的定义是一个庞大的概念:中国文学从“五四运动”以来一直对“现代性”有很大程度上的肯定和应用,“现代性”这一观念可以说是在“五四”时代后建立起的新文学体系中无处不在。
4、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对启蒙主体的追求上。启蒙运动是欧洲18世纪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核心思想是理性、自由、人权等。这些思想也成为了现代性的重要标志。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启蒙主体则是通过对西方现代思想的引入和传播来实现的。
1、政治抒情诗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讲求节奏分明、声韵铿锵。经常使用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体”的组织方式,并不断融人中国古典诗歌的对偶、排比方法,以加强形式感。
2、格调高昂,气势奔放,音节响亮。通常使用长句、错落的短句或阶梯式的句子。
3、十七年诗歌创作的主要题材是政治抒情诗。政治抒情诗是一种表达政治观点和情感的诗歌形式。在中国古代,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是杜甫。他生于唐朝,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政治抒情诗以对国家民生的关注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为主题,表现了他对时局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民命运的热切关注。
4、政治抒情诗十分繁荣,诗歌风格豪放、明朗、欢快、激越。但十七年诗歌缺乏丰富多彩的诗歌流,个性化严重衰退。极端推崇民歌体作为新诗发展的方向,诗歌体式畸形化。竭力推崇所谓崇高美和诗歌的社会功能,诗美内涵贫乏单一。诗歌的艺术 苏金伞先生例子。
5、由此衍生出十七年文学的美学风格:奔放雄伟刚健热烈。可以看出,这是基于对现实的绝对自信而生成的,也更成功地为不断的政治运动提供激情库存。 在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过程中,可以看出文学在“情节化”与“宗教化”上的深层次结合。
6、通过分析诗歌所处的时代、诗人所怀的情感以及诗歌形式上的特点,来展现十七年政治抒情诗的审美价值,从而体现时代与诗歌的关系,作者在文学创作中起到的作用。社会意义部分,着重说明政治抒情诗不仅可以作为过去历史的佐证,体现不同时代的精神和脉搏,还能鼓舞人民斗志和激发战士勇气。
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1966年)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如果要“断代”的话应该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 产生了大量的艺术大家,例如鲁迅、矛盾、郭末若、巴金、冰心、郁达夫、老舍、丁玲、徐志摩等等。
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年)开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
而1949年至今属于当代文学范畴,所谓“文学十七年”出现在这个阶段,具体指的是1949年至1966年之间的文学创作。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以革命题材为主旋律,涌现出大量红色经典之作,仅长篇小说就有《铁道游击队》《苦菜花》《红旗谱》《林海雪原》《红岩》等,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个文学创作高峰期。
十七年文学是指中国大陆作家韩寒在2000年至2017年期间的文学创作。这段时间内,韩寒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敏锐的触角,创作了一系列备受争议和广泛讨论的作品。韩寒以《三重门》、《三重门2》以及《一座城池》等作品为代表,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和反思以小说的形式呈现出来。
当代文学史中建国1949年至文革开始前1966年这期间的文学一般被称为17年文学,突出特点是歌颂建国后的新的生活,为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鼓与呼,回忆革命斗争时期的战斗生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然也有一些对建国以前、以来的社会问题的剖析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