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益和戴乃迭,戴乃迭回国后工作情况

2024-10-31 16:56:31 电影资讯 4939125

戴乃迭翻译《资治通鉴》

在那个时期,杨宪益出于对文化交流的渴望,选择了翻译《资治通鉴》,他坚信世界尚有未被触及的瑰宝。尽管战争的阻碍导致英文译稿遗失,未能正式出版,但这标志着中国学者首次主动向西方世界介绍本国文化典籍的尝试,杨宪益与戴乃迭的双语翻译事业由此起步。步入晚年,杨宪益与戴乃迭的合作愈发默契。

戴乃迭回国后工作情况

回国后的杨宪益夫妇,生活充满了艰辛,他们在西南城市间频繁迁移,致力于工作。1943年,一次友人的引荐让他们有机会加入梁实秋领导的国立编译馆。该馆当时专注于将西方经典著作翻译成中文,而中文外译的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自19世纪末以来,尽管中文翻译的繁荣引人注目,但中文外译的领域却相对薄弱。

两人很快建立起感情,戴乃迭为此改了自己的专业,从攻读法国文学改成攻读中文。由于学习努力,她成了牛津大学首位中文学士。1940年杨宪益毕业,该回国了,戴乃迭决心跟着他一起去中国,然而,她的母亲极力反对这件事。

戴乃迭仍旧在工作,与其说工作,不若说是为了麻痹自己痛苦的神经。原本衰老羸弱的她,越发添了各种病症。1989年,摔了一跤后的戴乃迭,被误诊老年痴呆,在用药后果然失去了记忆。

年携英籍妻子戴乃迭回国,在重庆中央大学等校任教。1943年到梁实秋领导的国立编译馆工作,从此开始了将中国经典著作译成英文的毕生事业。1953年,夫妇俩被调到外文出版社英文版《中国文学》杂志工作。文革中二人先后被捕入狱,四年后出狱。

戴乃迭去世后,杨宪益为何停止了翻译工作?

1、杨宪益在翻译上的成就有些是因为得到了爱妻精神上的支持。曾经戴乃迭因为是外国的丢失了在中国的工作,杨宪益也过段拒绝那份工作的聘请。希望在于后代 杨宪益在失去儿子又失去爱妻之后,他对后代的影响上有着更深的思考。曾经儿子是两老的骄傲。但是如今的后代让他看到了生活还有新的希望。

2、戴乃迭走后,杨宪益的生命仿佛也随之凝固。他停止了翻译工作,只有他们留下来的上百万字的翻译作品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杨苡听哥哥讲过,并不喜欢《红楼梦》,但还是硬着头皮和夫人一起把它翻译了出来。杨先生的夫人戴乃迭是英国人。

3、青春作伴多成鬼,白首同归我负卿。天若有情天亦老,从来银汉隔双星。妻子去世后,杨宪益终止了自己的翻译工作,别人邀请时,他说:她不在了,我不想出现。怀着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杨宪益独自生活了10年后去世。

4、戴乃迭离世后,杨宪益的生活仿佛陷入了停滞。他停止了翻译,对生活的热情消退,酒与烟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他深陷对戴乃迭的思念,无法接受没有她的日子。他曾记得她坚定嫁给他时的决心,以及他们共同度过的漫长岁月。他满怀懊悔,自责未能给予她更多关爱,也遗憾自己带给她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