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并没有直接的师徒关系,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奥本海默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被誉为“原子弹之父”。他参与了美国原子弹的研发工作,对原子弹的发展和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认识,但一个是中国原子弹之父,一个是美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谦逊朴实,奥本海默锋芒毕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尽管奥本海默和邓稼先都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并对原子能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根据已知的历史背景和事实,我们可以确定两人并没有认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并没有直接的师徒关系,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奥本海默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被誉为“原子弹之父”。他参与了美国原子弹的研发工作,对原子弹的发展和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1、年11月他们到了斯德哥尔摩准备领奖,但是在这个时候杨振宁提出想在李政道之前领奖,因为杨振宁夫人杜致礼想在出席晚宴时有国王作陪,李政道最终勉强同意,这一插曲闹得他们不太愉快, 但是最终导致的决裂的却是1962年5月12日美国《纽约客》杂志上一篇由伯恩斯坦写的《宇称问题侧记》。
2、”同时对真相作了公开说明,“我和杨振宁争论的主要焦点是:在1956年我们合作发表,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中,有关宇称不守恒的思想突破是谁首先提出来的。”决裂过程 1957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当年的物理奖授予李政道和杨振宁。11月,李政道要为去斯德哥尔摩领奖做准备。
3、年,杨李两人合作写了一篇论文,对于物理学家一向深信不疑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在弱作用中的有效性提出质疑。这篇论文使他们成为头两个得到诺贝尔奖的华人。那一年杨振宁35岁,李政道31岁。1957年,杨李登上了诺贝尔的奖台。杨、李亲密关系转为冲突,关键在于1962年美国《纽约客》杂志的一篇文章。
4、我觉得是因为名利两字导致了他们俩由亲密的合作伙伴变为形同路人。因为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人从来没有在公众场合澄清关系变淡的原因,所以这只是我的个人猜测,没有任何依据。杨振宁先生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希望自己的署名放在李政道的前面。
5、因为杨振宁多次在与李政道合著的论文中纠结姓名排序的问题,这让李政道感到非常不爽,李政道甚至认为杨振宁人品有问题,主动和杨振宁决裂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同为西南联大的校友,杨振宁比李政道高了两个年级。上世纪40年代,俩人先后被派往美国学习深造,并先后进入了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才开始有了交集。
6、一九五七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为“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贡献,成为率先获得诺贝尔 奖的中国人。但两人多年后交恶,于一九六二年形同陌路的决裂分手,不但国际科学界 引以为憾,日后在返回中国大陆贡献科学成就的各种场合,杨、李不合也成为中国科学 发展上的一件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