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酒事件,傅成玉事件回应

2025-03-24 18:06:06 电影资讯 4939125

鲁广余降职留用

年4月25日,中国石化公布天价酒事件调查结果,对鲁广余做出重大处罚。他被免去广东分公司总经理职务,并降职使用,同时受到经济处罚。需承担已消费的111万元红酒费用。

傅成玉事件回应

对于“查内鬼”的质疑,傅成玉表示,尽管曾召开会议讨论,但在调查组介入后,当事人否认了内鬼存在。他强调,中石化已要求内部进行全面自查自纠,以堵塞制度漏洞,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尽管法制不健全和公司制度建设有待完善,但他们承诺将按法规进行处理,对违规者进行处罚。

傅成玉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兼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2010年8月19日,傅成玉辞去中海油首席执行官一职,继续留任董事长职务。2011年4月8日,傅成玉任中石化党组书记、董事长。2011年4月底,他以中石化集团新掌门人的身份向媒体回应了天价酒事件。

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表示,任何人不能游离于管理制度之外,不允许做出伤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公司利益的事情。要求各单位自查自纠,整改不合适的地方。通报广东分公司新领导已上任。中国石化采取果断措施,对鲁广余做出严厉处罚,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确保公司利益不受损害。

傅成玉总经理在11月18日的内部会议上要求下属企业进行严格自查,避免类似违规事件的再次发生。11月24日,海工发布公告,中海油提出公司章程修改提案,将法定代表人从董事长转为总裁,该提案于12月2日的股东大会审议。目前,海工董事长周守为仍为中海油集团的高级管理人员。

紧接着,“天价酒”事件的余波未平,“成玉体”一词悄然在网络上流行起来。房地产商潘石屹率先使用这一词汇,提出了“适当调高房价,以解民营开发商之困”的观点,进一步引发公众对这一现象的讨论。傅成玉的话语引发了对民营油企与中央企业关系的关注,以及对市场调控方式的深入思考。

天价酒事件的简介

1、年4月,网络上流传了关于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购买价值数百万的高档酒以供私人使用的消息,这一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该公司新闻发言人对此进行了回应,承认在2010年确实采购了多批酒,但强调这些购买是作为公司正常商品购进,属于非油品经营项目的一部分。

2、年10月,接到群众举报后,鲁广余试图掩盖,安排下属将部分酒以广州石油分公司的名义售出给广州天河某贸易部和某商行,总价近110万元。实际上,这些酒并未真正销售,而是转手给了其他单位。同年11月,鲁广余通过熟人将450瓶茅台酒高价售给五个买家,涉及金额超过120万元。

3、据爆料人称,这些酒并非用于公司活动,而是由鲁广余个人掌控,其去向不明。爆料人强调,这些发票是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去年中秋节期间的购酒记录,购买量之大令人震惊,一次购买就超过几十万元。更惊人的是,所有酒品是在短短一周内购得,总金额更是超过300万元。

4、其中,一瓶1996年无税进价为11846元的拉菲,以及一次性购买的近82万元的茅台酒,成为了网友热议的焦点。这一事件被网友称为“中石化天价酒事件”。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对此回应称,这些酒单属实,解释称公司存在“非油品”经营,并表示中石化加油站的便利店是这些酒的零售渠道。然而,这一说法随即遭到了质疑。

5、在2011年,中石化针对广州分公司“天价酒”事件进行了公开回应,决定免去鲁广余总经理职务并降职,同时对他个人的违规消费进行经济处罚。傅成玉强调了事件的严重性,违反了企业内控制度,鲁广余未经集体决策擅自购买高档酒,且操作过程不透明,甚至在接到举报后仍采取虚假手段应对检查。

天价酒事件质疑声音

在天价酒单的争议还未尘埃落定时,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已确认其真实性。然而,分公司新闻发言人强调,这批酒并非用于个人消费,而是作为“非油品”经营项目的一部分购入。这一解释让人感到困惑。首先,关于酒的用途,内部员工质疑,如果这批酒是用于销售,为何连员工都无法购买自己公司的产品。

近日,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承认了一份引发争议的天价酒单。据新闻发言人解释,这些酒是作为公司非油品经营项目购入,主要用于销售而非消费。然而,员工对此表示疑惑,质疑这些酒是否真的被用于销售,为何连内部员工都无法购买自己公司的产品。一些员工表示从未见过加油站便利店出售这些高档酒。

其中,一瓶1996年无税进价为11846元的拉菲,以及一次性购买的近82万元的茅台酒,成为了网友热议的焦点。这一事件被网友称为“中石化天价酒事件”。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对此回应称,这些酒单属实,解释称公司存在“非油品”经营,并表示中石化加油站的便利店是这些酒的零售渠道。然而,这一说法随即遭到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