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逻辑》主要包括“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四部分。黑格尔把“存在论”中的质、量、度作为论证的事实基础;把“概念论”中的绝对理念作为论证的较终结果,其基本思路就是探讨由这两者形成的思维(理念)和存在(现实)的关系问题。
黑格尔的大逻辑与小逻辑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主题范围、内容和深度。主题范围的区别 黑格尔的《大逻辑》更侧重于宏大的哲学体系和逻辑学的整体框架,涵盖了广泛的逻辑主题,包括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等。
成熟度不同 大部头的《逻辑学》是黑格尔在写作《哲学全书》之前所写成的。大逻辑中的阐述引用材料较多,但思想并不成熟。内容分布不均匀。而《哲学科学全书纲要》中的逻辑学部分,代表了黑格尔哲学中比较成熟的逻辑思想。小逻辑中,精简了大部分材料,哲学思想更成熟。
小逻辑去除了冗余材料,其哲学深度和完整性更胜一筹。因此,在学术研究中,小逻辑通常被视为黑格尔哲学逻辑研究的核心。黑格尔的逻辑并非传统的演绎逻辑或现代的归纳逻辑,也非逻辑斯谛或数理逻辑。罗素明确指出,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更接近于形而上学的范畴。
黑格尔的两部《逻辑科学》分别被称作“大逻辑”和“小逻辑”。其中,“大逻辑”是先写成的,篇幅较大,在中国通常被称为《逻辑学》,由杨一之翻译并由商务出版社出版。而“小逻辑”则是后来写的,篇幅大约减少了近一半。
黑格尔的两部《逻辑科学》其实都是探讨逻辑学的作品,但它们的篇幅和内容有所不同。先写成的那一部被称为“大逻辑”,正式书名为《逻辑学》,由杨一之翻译并由商务出版社出版。
1、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小逻辑》都是探讨逻辑科学的作品,书名都是《逻辑科学》(DieWissenschaftderLogik)。其中,先写的那一部篇幅较大,被中国学者俗称为“大逻辑”,正式书名为《逻辑学》(杨一之译,商务)。
2、黑格尔的两部《逻辑科学》分别被称作“大逻辑”和“小逻辑”。其中,“大逻辑”是先写成的,篇幅较大,在中国通常被称为《逻辑学》,由杨一之翻译并由商务出版社出版。而“小逻辑”则是后来写的,篇幅大约减少了近一半。
3、我个人建议先阅读《精神现象学》,因为马克思曾指出,《精神现象学》是理解黑格尔哲学的钥匙,揭示了其秘密和诞生地。《精神现象学》与《哲学全书》之间的关系类似于通往真理的道路与真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4、所以“小逻辑”在黑格尔自己看来更成熟。先看哪部无所谓,小逻辑更简洁,大逻辑更详细、论证充分。
5、我是哲学专业的,准确的于都顺序是《小逻辑》《逻辑学》《精神现象学》。他们有内在联系,两本逻辑学是正、反、合的运动过程,精神现象学是最后最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