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掌龙幡》、《血洒黄沙红》和《煞情剑》等作品,展现了独孤红在传统武侠风格上的深厚功底,而《天灯》、《十二郎》和《响马》等则体现了她对于历史背景的灵活运用。《铁血冰心》、《血滴神刀》和《剑胆琴心》等作品,通过连载和杂志的传播,进一步扩大了她的读者群。
1、独孤红的大风沙就上下两册 独孤红本名李炳坤,1937年生,河南人。1960年前后创作第一部作品《紫凤钗》一夕成名,轰动台港,之后《丹心录》、《满江红》、《玉翎雕》、《孤骑》相继出版,各家出版社争相求稿。稿约自此不断,再无暇兼顾公职,遂辞去电台工作,专心从事写作。
2、成名作 断肠红 1966 大美 无 雍乾飞龙传 1966 春秋 无 大明英烈传 1967 南琪 台湾拍过同名电影似与原著无关,为独孤红名著之一。
台湾武侠作家独孤红的三部作品,《美人如玉剑如虹》、《不死姮娥》和《死镇》各具特色,但评价上存在差异。首先,《美人如玉剑如虹》虽与诸葛青云的原著重名,但独孤红的改编有所不同。
台湾武侠的独特韵味:夕阳下的落笔与遗憾——评独孤红的《紫凤钗》在古风的画卷中,独孤红(李炳坤)以笔墨描绘出一幅幅武侠世界的风情画卷。这位1937年出生于河南开封的才子,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曾是广播界的风华才子,编剧领域的佼佼者。
1、独孤红。他的风格非常鲜明,往往看一本可窥全貌,也许《雪魄梅魂》相对好些,但是他天下第一的男主角往往在半本的时候就让人怀疑他到底是不是天下第一了。而且,和柳残阳主角的“坚韧”相反,独孤红的主角比较脆弱,受一点伤就已经差不多了。有一本主角名为“闻人美”的 ,开场是个疯子的,也还可以。
2、《下弦月》是吕新这种体验最集中的表现,是至今对“文革”的表现和书写最深刻的一部。《下弦月》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隐喻,20余万字仅写1970年冬天的人事,这是“文革”的午夜,而来自民间的那轮下弦月则是暗夜惟一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