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那路亚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关于普那路亚家庭的简介

2025-02-06 21:11:50 电影资讯 4939125

普那路亚家庭的历史背景

1、普那路亚家庭的历史背景与地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摩尔根的理论为解释氏族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普那路亚家庭作为群婚家庭形态的代表,成为了其理论的重要支撑。恩格斯的评价则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普那路亚家庭的理解,揭示了其在人类社会演化过程中的独特价值。

普那路亚家庭(关于普那路亚家庭的简介)

实行外婚制的普那路亚家庭,是母系氏族社会中一种独特的婚姻组织。它从起源、发展到形成,经历了多个阶段,包含着19世纪以前澳大利亚人级别制群婚家庭等不同形式。在普那路亚家庭中,夫妻关系较松散,家庭成员间存在深厚的情谊。

普那路亚家庭是氏族制度的起源。由群婚家庭衍生出的亲属制度,摩尔根将其命名为土兰尼亚式(Tulanian)或加诺万尼亚式(Ganowanian)亲属制。尽管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有些学者不同意摩尔根关于普那路亚家庭的论述,认为历史上不存在这种家庭形式。

普那路亚家庭是原始社会群婚家庭形式,起源于血缘家庭。又称普那路亚婚、族外群婚。普那路亚为夏威夷语,意为亲密的伙伴。即一群同胞的或血缘较远的姊妹同一群平辈但不是她们的兄弟在内的男子,或一群同胞或血缘较远的兄弟同一群平辈但不包括他们的姊妹在内的女子相互通婚。

原始社会群婚家庭形式之一。它从血缘家庭发展而来。“普那路亚”系夏威夷语punalua的音译,意即“亲密的朋友”或“亲密的伙伴”。“普那路亚家庭”由美国民族学家L.H.摩尔根命名,并把它作为群婚家庭的典型。实行外婚制的群婚家庭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婚姻家庭形式。

普那路亚家庭作为摩尔根家庭史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地位不容小觑。它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被广泛视为解释氏族起源的典型群婚家庭形态,恩格斯在其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评价。然而,近百年来,普那路亚家庭的命运却显得颇为坎坷。

普那路亚家庭的基本特征是一群姐妹与一群兄弟在一定家庭范围内实行共夫和共妻,但双方均不涉及同胞兄弟和同胞姐妹。这种婚姻关系与我国汉文典籍中所述的姨表之间、姑表与舅表之间的婚姻关系相似。

普那路亚家庭共同特点

1、普那路亚家庭的基本特征是一群姐妹与一群兄弟在一定家庭范围内实行共夫和共妻,但双方均不涉及同胞兄弟和同胞姐妹。这种婚姻关系与我国汉文典籍中所述的姨表之间、姑表与舅表之间的婚姻关系相似。

2、普那路亚家庭的基本特徵,是一群姐妹与一群兄弟在一定家庭范围以内的共夫和共妻,但双方都排除了自己的同胞兄弟和同胞姐妹。这种婚姻关系,与我国汉文典籍中所说的姨表之间、姑表与舅表之间的婚姻关系大体一致。因此,表亲婚乃是原始社会早期的普那路亚家庭的婚姻遗俗。

3、在普那路亚家庭中,夫妻关系较松散,家庭成员间存在深厚的情谊。家庭成员在经济、生活、生产上相互扶持,共同承担起家庭责任,体现了家庭的互助精神和共同进步的愿景。普那路亚家庭的特征之一是实行外婚制,即家庭成员间的婚姻关系不局限于本家庭或本氏族内部,允许与外部成员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