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发展共经历了4个时代,各是: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从1946年至1958年。它们体积大,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不大,并且价格昂贵,使用也不方便。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那个时候只有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
第一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为了增加系统的计算能力和资源共享,把小型计算机连成实验性的网络。第一个远程分组交换网叫ARPANET,是由美国国防部于1969年建成的,第一次实现了由通信网络和资源网络复合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
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由于集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更高,每块芯片可容纳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晶体管,并且可以把运算器和控制器都集中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处理器,并且可以用微处理器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装成微型计算机,就是我们常说的微电脑或PC机。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个阶段(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至1958年)。第二个阶段(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至1964年)。第三个阶段(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至1970年)。第四个阶段(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显著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标志着电子管计算机时代的来临。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它由冯·诺伊曼设计,占地170平方米,功率150千瓦。尽管运算速度远不及人类,ENIAC的问世仍然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从1946年至1958年。它们体积大,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不大,并且价格昂贵,使用也不方便。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那个时候只有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的四个阶段如下:第一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为了增加系统的计算能力和资源共享,把小型计算机连成实验性的网络。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个阶段(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至1958年)。第二个阶段(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至1964年)。第三个阶段(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至1970年)。第四个阶段(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远程终端联机阶段;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阶段;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阶段。第一阶段: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初级的计算机网络模型。
第一个发展阶段是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在1946年到1956年。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平方,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第二个发展阶段是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在1956年到1964年。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从1946年至1958年。它们体积大,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不大,并且价格昂贵,使用也不方便。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那个时候只有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个阶段(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至1958年)。第二个阶段(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至1964年)。第三个阶段(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至1970年)。第四个阶段(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现在的50多年中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第一代(1949一1956)特点:电子管计算机体系确立时代,器件采用其空电子管。基本技术:提出程序存贮方式,采用二进制码,考虑自动运算控制方式,发明变址寄存器,研制各种存贮器,确立程序设计概念等一系列计算机技术基础。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年):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ENIAC(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为标志,这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由莫克利和艾克特设计。它体积庞大,占地170平方米,功率达150千瓦,运算速度远不及人的思维速度,但这一发明成为计算机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从1946年至1958年。它们体积大,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不大,并且价格昂贵,使用也不方便。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那个时候只有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
计算机发展共经历了4个时代,各是: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每一代的主要元件如下:第一代计算机:第一代机是以电子管为逻辑元件的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机是以晶体管为主要逻辑元件的计算机。
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从1953年开始研究,到1958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在1982年我国研制出了运算速度1亿次的银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机。
计算机的系统发展历史: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64年,结构上仍以存储器为中心,增加了多种外部设备,软件得到一定发展,计算机处理图像、文字和资料功能加强。第四代: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71年,应用更加广泛,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开始研制第五代计算机,研制的目标是能够打破以往计算机固有的体系结构,使计算机能够具有像人一样的思维、推理的判断能力,向智能化发展,实现计算机运行接近人的思考方式的目标。
计算机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1854年-1890年、1890年-20世纪早期、20世纪中期、20世纪晚期-现在。 1666年,Samuel Morland发明了一部可以计算加数及减数的机械计数机。 1673年,Gottfried Leibniz 制衫厅氏造了一部踏式(stepped)圆柱形转轮的计数机,叫“Stepped Reckoner”。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100年前。以下是计算机的主要发展阶段: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电子管计算机时代。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电子元件,体积庞大,耗电量大,运算速度低,价格昂贵,主要用于军事和研究用途。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晶体管计算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