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的高位运行,泡沫成分日益严重,这与炒房团的投机行为密切相关。他们运用惯有的策略,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形成了物以稀为贵的假象。如今,炒房团的触角已经延伸至其他行业,如大蒜和辣椒市场,形成了炒蒜团和炒椒团,进一步推动了全面性的炒价现象,导致物价非正常上涨。
1、股市里的最大赢家,竟然是政府。从股票发行到股票退市,政府总能从中赚取收益。机构和股民(投资者)的资金,似乎在进行赌博。但这里更像一个无头公案,赌资的去向不明。相比之下,几个人之间的赌博则更为明确,赌赢的是赌输的,这里更像是有头有脸的债务纠纷。
2、股市是充满竞争的零和游戏,赢家的钱来自输家。在当前的比赛中,小投资者依然保持乐观态度。通常,小投资者会输掉比赛,因为大户能够凭借消息和资金实力决定比赛何时结束。普通小投资者往往难以做到在赢利后及时收手。这与赌场的本质相似,都基于概率和风险。
3、也就是说赢家赢的是公司的钱,公司则因为股票价格的上升而资产升值。输家则是因为公司的资产贬值而使自己手上的票据贬值。可以出现这种情况,以2006年为例,当股市全面牛市,就是几乎所有的股票都升了值的话,就没有输家,所有都是赢家,那么国家的经济总量就增加了,国家就是最大的赢家。
4、股票市场有输有赢,赢得钱自然是从输家手里来,而输的钱一小部分缴纳了交易手续费,大部分被别人赢走了。炒股就是从事股票的买卖活动。炒股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证券市场的买入与卖出之间的股价差额,获取利润。
成思危曾言:“持有好公司股票的投资者,终会收获回报;反之,持有垃圾股的投资者,只能自认倒霉。”这句话在股市中广为流传。中石油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企业,其股票表现备受关注。然而,其是否为“垃圾股”却见仁见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何为“垃圾股”。
《经济界》杂志自创办以来,得到了经济学界、企业界和经济管理部门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收到了大量优质稿件,使得杂志影响力日渐扩大。本次选编的《经济界谈股论金》一书,收集了近年来发表的关于金融和股市的佳作。本书中收录的文章提出了许多新颖观点,特别推荐成思危教授的《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一文。
《经济界谈股论金》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深入探讨了三个关键问题。首先,它详细阐述了虚拟经济系统的特性以及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成思危主席的论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虚拟经济如何影响整个经济体系。
冯梯云提出应深化金融改革,支持经济增长,强调在扭转通货紧缩时为未来经济发展做准备的重要性。董辅初则关注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萧灼基拥护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策。曾康霖论述金融核心定位及其效应,林志哲则从金融危机角度探讨国家经济安全。
1、讨论一位老人的观点,首先应保持尊重与客观,不应无原则地谩骂。成老作为经济学家,其观点源于专业研究,而非刻意误导。
2、《南方周末》记者曾在大会上采访成思危,针对其提出的提案进行提问。记者直击现场,捕捉到了成思危在公众面前发言的瞬间。面对记者的问题,成思危表示在说话前应考虑再三。成思危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公众场合发言,不仅关乎个人声誉,更关系到公众的利益。
3、我不大熟悉成思危,更不知道这位北京的大人物最近说了什么。说实话,每次见庆爹上门,我总是会从他嘴里得知许多重要大消息,弥补自己的孤陋寡闻。说到姓成的,庆爹说成姓人很少见,八溪峒以前倒是有过一位。这就引出了一个故事。据说还是在民国时期,峒里办新学,有了第一所新学堂。
4、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 40、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 4悲剧就是把美好撕碎了给人看。 4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5、成思危经典语录 重温成思危先生经典语录 我毕生的抱负就是能为富国强民做点事。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审慎的乐观主义者。多研究少开口,多学习少应酬,多办事少出头,多协商少独谋。勤奋学习,自强不息,淡泊名利,知足常乐。多说真话实话,少说空话套话,不说大话假话。
6、成思危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校长。当然,成思危先生也有很多经济学著作:比如著名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国股市的分析》、《虚拟经济发展史》这些都是出自成思危先生的笔下。
范福春同样在2007年8月强调了尽快推出创业板的重要性,而同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亦已开始紧张筹备创业板,权威人士预测其将在2008年正式推出。2007年6月,创业板的框架已经初步确定,而同年3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宣布创业板的技术准备工作已到位,尚福林则强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这一进程。
中国创业板大事记1998年12月,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设立创业板块股票市场的建议,国务院随即指示证监会对此进行研究。一个月后,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了关于设立成长板市场的立项报告,并附带了实施方案,中国证监会首次提出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内设立科技企业板块的设想。
在中国,创业板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9年11月25日,香港创业板的成立开启了中国二板市场的篇章。这个市场旨在为处于发展阶段的高科技公司,尤其是中小规模的成长型企业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