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训诂学史,训诂学是什么

2024-11-28 11:16:19 电影资讯 4939125

叙述训诂学的发展历史,并举例说明

宋代,训诂学得到了很多的革新。元明时期,训诂学出现了衰退,清朝则是训诂学发展最盛的时候,出现了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等考据大家,并形成了乾嘉学派。清朝末年,章太炎与黄季刚受到了西方语言理论的影响。

训诂学是什么

训诂学是中国古代文史研究中一门专门解释古籍中词句意义的学问,其核心在于通过通俗语言和现代表述来解读古文献中的字词古意。训诂这一概念,由训和诂两个词组成。训字意味着以浅显易懂的话解释字词的基本意义,诂字则涉及用现代语言来理解古字古义,或是用普遍适用的语言来诠释方言字词。

训诂学是什么:是中国传统研究古汉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

训诂学(“诂”音“gǔ”,同“古”)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也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他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

训诂学的名著有哪些?

1、训诂学的四大名著分别是《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这些著作是汉代训诂学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标志着这一学科从零散的训释形式向系统的理论总结转变。《尔雅》成书于秦汉之际,被认为是汉代训诂学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

2、训诂学名著涵盖古文注释与解释,对古代文献进行深入解读。《尔雅》作为首部解释词义的训诂学著作,其详细描绘古代汉语词汇,对后世影响深远。《方言》则从地域角度阐述汉语变化,揭示语言区域差异,对研究汉语演变极具价值。《说文解字》是文字学名著,详尽解释汉字构造与字义,成为汉字研究基础。

3、《经义述闻》是王引之的代表作,共32卷,他以古音求义的训诂学观点,详尽考订《康熙字典》,纠正了历代学者的诸多误说。这部作品博采众长,受到汉学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千古绝学”和“无与伦比”。连理学家也承认其价值,认为其超越了汉唐时期的标准。

汉语训诂学的训诂研究的展望

从训诂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训诂学的兴盛,两汉是一个高峰,清代是一个高峰。两汉学者的训诂著作和经传的注释为训诂学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两汉训诂学的兴盛跟语言变化的加剧和古文经的传布有极大的关系。

汉语训诂学,源于先秦春秋战国,其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变迁驱动语言演进。古词新义,方言异读,都催生了训诂的需求,使其成为不可或缺的学问。两汉时期,训诂学达到第一个高峰,学者们的著作和经传注释为其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语言变化加剧与古文经的广泛传播是关键因素。

世纪之初到现代研究训诂的学者继承清代学者研究的成果,吸收了外国的一些早期的语言学的知识,开展了一些新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字原和语根的探求。章炳麟作《文始》,取《说文》中的 510个独体字和半独体字作为“初文”和“准初文”,推求由同一“初文”而繁衍出来的音义相关的语词。

前代许多研究训诂的专家在解释词义的实践中曾提出很多重要的见解。如词与词之间音义相比的关系,通语与方言同实异名的关系,谐声字声符与字义的关系,本义与引申义和假借义的关系等等。在理论上就有所谓右文说,字义起于字音说,音同义近说,一声之转说,古假借必同部说。

训诂所以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约有4种原因:①语言有发展,古今语有不同和方言有不同;②书面语用词与当时口语用词有不同;③社会不断发展,名物繁多,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普遍;④对用词表达思想的作用的理解和认识有了提高,逻辑思维日趋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