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你知道皮影戏的起源吗 (青海皮影戏下载)

2024-05-27 5:02:01 电影资讯 4939125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你知道皮影戏的起源吗?

皮影戏是融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为一体的民间艺术。皮影,又称“灯影戏”或“影戏人”,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其戏曲内容和艺术效果,通过灯光、影幕、民间乐器、唱腔、操纵的影人共同表现出来。

皮影戏流派众多,皮影戏分什么流派?又有什么类型呢?

1、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2、各地皮影戏的音乐唱法和节奏吸收了地方戏、民间艺术、民歌小调和音乐体系的精华,形成了众多色彩斑斓的流派。

3、在秦、晋、豫一带的各路皮影流派中,有弦板腔、阿宫腔、碗碗腔、老腔、秦腔、南北道情、安康越调、商路道情、吹腔等十多种,曲牌甚多。演唱时,还常用和声接腔、帮腔和鼻哼余韵的唱法,拖腔婉转悠扬,非常动听。

4、在秦、晋、豫一带的各路皮影流派中,有弦板腔、阿宫腔、碗碗腔、老腔、秦腔、南北道情、安康越调、商路道情、吹腔等十多种,曲牌甚多。1演唱时,还常用和声接腔、帮腔和鼻哼余韵的唱法,拖腔婉转悠扬,非常动听。

青海大通皮影戏的原唱

约在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皮影戏传入青海的大通。民国三十四年大通县有8名皮影艺人,即景阳乡杨进春、杨生辉;洪水沟的杨思明、杨文辉;鲍堡的杨得辉、顾六十张举义;谷谷家的包世英。在青海广大农村,提起灯影戏《辕门斩子》,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大通皮影自明末清初(公元1644年)传入以来,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2006年大通皮影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大通皮影作为河湟皮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通皮影戏 (1),是一种古老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国出现最早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其制作简便,原料就地可取,演出不受舞台,灯光、场地的限制,一盏灯一片布,一位演员就可以演出。

湖北、山西等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艺人辈出,唱腔多样,传统剧目繁多,演奏的曲牌典雅动听,内容多为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青海省的皮影戏是由陕西传入的,主要分布在以西宁、大通县、湟中县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农业区。何时传入的没有时间记载,估计已经有二百多年了。皮影雕刻制作历史有百年之久。

据悉,《摇篮曲》创作于1960年,当时郑建春在大连新金县(现普兰店)农村采风时听到一些民间小调,这些小调触及了郑建春的创作灵感,于是他在此基础上谱曲填词而成《摇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