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荟要)

2024-08-15 19:45:50 电影资讯 4939125

介绍一下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1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9万卷,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清代存放四库全书荟要的地点是?

1、清代存放四库全书荟要的地点是摛藻堂。摛藻堂位于故宫御花园内东北部、堆秀山东侧,是乾隆年间修建的,主要曾用于贮藏《四库全书荟要》,其中摛是传扬、铺展的意思,“摛藻”意为弘扬文华。基本简介 该建筑依墙面南,面阔五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堂西墙辟有一小门,可通西耳房。

2、在北京西郊的圆明园遗址中,有一处早已湮没于荒草之中的古迹文源阁旧址,这里曾是清朝乾隆年间庋藏名闻世界的大丛书《四库全书》的“四库七阁”之一。藏书楼 文源阁位于水木明瑟北面,原称四达亭,乾隆南巡浙江后,仿照宁波的明代藏书楼天一阁改建,专门贮藏《四库全书》。

3、目前四库全书是保存在地处内陆的甘肃省兰州市。

4、一部被安置在宫中御花园的摛藻堂,另一部则存放于圆明园东墙外的长春园内的味腴书屋。这两个地方都见证了乾隆皇帝对于古籍的热爱和珍视。他常常亲临摛藻堂,这里的书籍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排列有序,每本书都插着精致的牙签,方便查阅。

5、藏于圆明园文源阁的《四库全书》毁于1860年的火烧圆明园。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

讲述《钦定四库全书》和《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的联系和区别?台湾_百度...

1、联系在于《钦定四库全书》和《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都旨在整理、汇集和传承中国古代经典文献,内容涵盖历史、哲学、文学、政治、法律、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知识。

2、《钦定四库全书》和《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的区别如下: 内容:《钦定四库全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内容十分庞杂;而《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是对《四库全书》进行了精选和浓缩,选取了其中的精华部分,内容更加精简。

3、所以,《四库全书荟要》所收书籍的种类只有《四库全书》的七分之一,而册数是《四库全书》的三分之一,可谓“全书中的全书,精品中的精品”。第二:内容真实,少经删篡。自康熙时兴起的文字狱,到乾隆时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据统计,仅乾隆一朝,文字狱便有130余起。

《四库全书荟要》世界书局印的有500册,吉林出版社的只有100册,为什么...

吉林人民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前身)1997年5月出版为台湾世界书局的500册本《荟要》的选本,100册,占全部原书的1/5。吉林出版集团于2005年亦影印出版全书。

《四库全书荟要》的出版,对于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以及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思想文化的深入探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它的影印出版不仅丰富了历史研究的资源,也因其本身的品质与现代印刷技术的结合,使之成为图书馆和收藏家们的珍爱之物。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总结:这部历经沧桑的“四库全书荟要”,尽管在两岸间难以轻易触及,但其价值和影响仍然深远,吉林出版集团的影印出版无疑让这部文化瑰宝在大陆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学术和收藏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将《荟要》连同故宫文物转移至西南。在国共政权更迭之际,国民党又将它带到了台湾。直到一九八五年,台湾世界书局首次将这部孤本影印出版,共五百册,装订精美,虽因海峡阻隔,大陆读者暂时无缘亲眼目睹,但吉林出版集团的出版行动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一遗憾。

年,清室善后委员会在故宫发现了《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这部世间孤本得以完好保存。尽管历经战乱,这部书依然奇迹般地存留。抗日战争后,国民党政府将《荟要》运往西南,解放前夕又运至台湾。1985年,台湾世界书局将其影印出版,共500册。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将“荟要”连同故宫文物转移至西南地区。随着全国解放的临近,国民党在撤退时又将它带往了台湾。一九八五年,台湾世界书局首次将这部孤本影印出版,以精装十六本,共五百册的形式呈现给世人。

四库全书毁了多少书

据粗略统计,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收录图书3500余种,禁毁图书3100余种(另一说法2800余种),差不多是录一半,毁一半,所以又有部分学者称之为《四库毁书》。《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

四库全书由于内容太过于惊世骇俗,为了巩固清王朝的江山不得不下令将山海经列为禁书,禁止平民百姓阅读。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大清不利的书籍总数,据统计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除了焚毁书籍,大清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

清朝对古书的篡改主要是在编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清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大清不利的书籍总数,据统计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除了焚毁书籍,大清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

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乾隆三十九年命各省查缴诋毁本朝之书,尽行销毁。乾隆四十年令四库馆臣对所收书籍务须详慎决择,使群言悉归雅正。不仅不利于满清的文献被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

据统计,在编书的10年中,仅浙江省就毁书24次,被毁书籍多达538种,13862部之多;江西巡抚海成,仅在乾隆41年(1776年)就搜缴焚书8000多部。整个乾隆时期,共焚毁各种图书7l万卷之多。可见,乾隆朝焚书是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焚书事件。

魏书简介及详细资料

1、魏收,字伯起,出生于北齐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活跃于公元505年至572年间,一生经历了北魏、东魏、北齐三个朝代的兴衰。他自幼才情出众,十五岁已能挥毫泼墨,展现文学天赋。

2、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3、魏收也为他们家里的人作过传,这两个人不愿说《魏书》不真实,便堵塞言路,终文宣帝一世,不再议论这件事。孝昭帝认为《魏书》没有刊行,命魏收进一步研讨审改,他奉诏后对《魏书》作了很多修改。朝廷下诏允许《魏书》传行,魏收认为书稿藏之秘阁,外人无法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