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脩(510~535),即北魏孝武帝 鲜卑族。北魏孝文帝之孙。字孝则。性沉厚少言,好武事。初封平阳王。北魏节闵帝(元恭)普泰元年(531)六月,高欢率兵讨尔朱氏,南下洛阳,废杀节闵帝元恭及安定王元朗(即厉废帝),立元脩。
中兴二年(532)权臣高欢击败尔朱氏,终于掌握了北魏实权,随后废掉了节闵帝元恭(北魏第12位皇帝),就在高欢废掉节闵帝的同一天,高欢所拥立的傀儡皇帝元朗(北魏第13位皇帝),主动退位,于是高欢就拥立元脩为帝,即孝武帝。昏庸无道 命运多舛 元脩即位后,先是屠戮宗室,自残骨肉。
北魏孝武帝元修不算是昏君,要是换在一般的光景,他还是有可能有一番作为的。可惜他生在了北魏末期,当时的北魏天怒人怨,朝政混乱,政治黑暗,在这种局势下,云修可以说是悲剧地过完了他的一生,有点儿类似于明末的崇祯皇帝,就是那种原本也不是太差,只是赶上乱世那些才能就不够用了。
北魏孝武帝元修,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那就是北魏的亡国之君。那么他是不是一个昏君呢?那未必见得,毕竟孝武帝元修压根就没什么权力。元修是前前后后,一直在做傀儡,而且是一个十分有意志力的傀儡。他始终相信,摆脱了权臣高欢,就能够独掌大权了。
在北魏历史上,北魏孝武帝元修(510年~535年),字孝则,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孝武帝元修是孝文帝元宏之孙,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也是北魏最后一位皇帝。对于北魏孝武帝元修来说,先被高欢挟持,后被宇文泰弑杀,而在他被杀之后,北魏自然告别了南北朝历史的大舞台。
南北朝孝武帝元修简介北魏孝武帝,名元修,一说元_,字孝则,北魏最后一位皇帝,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母亲妾李氏,遍体有鳞文,好武术,性格强硬胆大,为人无礼。他曾被封为汝阳县公、千刀万剐唐僧肉通直散骑侍郎、中书侍郎,建义年间,辞散骑常侍一职,为平东将军、太常卿,后来又为镇东将军、宗正卿。
北魏的最后一个皇帝是北魏孝武帝,叫做元脩。因为他非常的重感情,所以最后反被感情所伤,不仅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亲人,而且还影响了国家的安定。
北魏是北朝的第一个王朝,由鲜卑族拓跋珪建立。而北魏的最后一个皇帝是是北魏孝武帝,叫作元脩,一般指元修。他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与权臣高欢决裂,西迁关中。
北魏孝武帝元脩,字孝则,北魏最后一位皇帝(532-534年),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母亲李氏。永安三年,封为平阳王。普泰初年,转任侍中、镇东将军、仪同三司、兼为尚书右仆射,后又改加侍中、尚书左仆射。532年被高欢立为帝。
北魏孝武帝 北魏孝武帝(532─535),即元修。北魏皇帝,孝文帝子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永安三年(530年)封平阳王,532年四月,高欢废元朗,拥立元修为帝。534年,帝愤高欢专权而西入长安,投奔宇文泰。十月,高欢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于邺,自是魏分东西。
北魏共有15个帝王(包括幼主元钊,安定王元朗),其中病死的4帝,国亡而逃奔长安后被毒杀的1帝,内乱中被杀死的4帝,被沉杀的1帝,被毒杀的3帝,被废黜后后事不明的1帝,被绞杀的1帝。所附的冯太后为病死,胡太后被沉杀于黄河中。
安定王元朗(513-532);这三位都是北魏皇室宗亲,元子攸杀死尔朱荣后,尔朱兆起兵讨伐,不再承认元子攸的帝位,拥立长广王元晔继位。